十月,金风送爽。2018年10月12日晚七点,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余志刚教授应艺术教育中心邀请,做客古典音乐欣赏讲座第五期,讲解古典主义时期西方音乐曲式的基本知识。师生参与热情高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
余教授首先用双语简要地阐述了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并着重介绍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他讲道,这一时期的音乐追求比例、平衡和形式的准确,由此引出了古典主义时期的四大曲式——三部曲式、奏鸣曲式、变奏曲式和回旋曲式。
紧接着,余教授形象地运用西方建筑的外形来类比四大曲式的不同特点,并通过细致入微的讲解使听众有效地把握每一种曲式的轮廓,熟悉曲式的基本概念。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曲式,他借助莫扎特《弦乐小夜曲》、海顿《第94交响曲(“惊愕”)》、莫扎特《降E大调圆号协奏曲》等作品,通过聆听片段与分析乐谱相结合的方式,使抽象的曲式变得形象而具体,易于理解。同时,艺教中心实习教师杨楠用一段优美的小提琴演奏诠释了音乐的跌宕起伏,获得了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最后,余教授讲解了四种曲式在四乐章形式中的应用,展现了曲式、情绪和听众期待之间的紧密联系。他说,希望同学们学习听门道,在感知音乐的时候能够注意去辨别主题和曲式,逐步提高自己聆听音乐的能力。
讲座内容结束后,同学们热情不减,纷纷举手提问,提出自己在聆听音乐时的困惑:有同学询问曲式产生的历史因素和中西方音乐发展的对比,有同学就自己欣赏的作曲家提出对不同音乐风格的见解,还有同学提出人工智能是否会在未来代替人工作曲……余教授对十个问题都做了精准独到的解答,在场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余教授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文案:白少伦
照片:金瀚